
雷竞技RAYBET西南首例!10岁女孩植入无导线可回收心脏起搏器
雷竞技RAYBET 新华社重庆1月15日电(记者周闻韬)近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科团队成功为一名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患儿植入一枚新型心脏起搏器,与传统起搏器不同,这枚起搏器不仅无导线且可回收,这是西南地区首例儿童植入无导线可回收心脏起搏器,也是目前全国植入血管最细、年龄最小的患者。
图为医务人员正在手术中。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供图
10岁女孩可可(化名)出生后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8月龄时接受室间隔缺损外科修补手术。一年多前,可可开始出现活动量下降症状,且随着时间推移症状逐渐加重。“上楼梯或走路太久,孩子就会出现胸闷心悸、全身乏力等表现。”可可母亲说。经过检查,可可被确诊为室间隔缺损外科修复术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吕铁伟主任医师介绍,房室传导阻滞属于心律失常的一种类型,是指心脏传导系统中,心房向心室的传导电信号的活动发生减慢或阻滞,导致心脏无法正常收缩和泵血。因此可可的心率明显低于同龄正常儿童,反复出现晕厥。“在动态心电图的检测中,我们发现这个孩子的平均心跳每分钟只有40几次,在夜间熟睡状况下,最低心跳每分钟只有36次左右。”吕铁伟说。
疾病严重影响着可可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看着可可反复出现晕厥却无能为力,可可的父母心急如焚。专家介绍,治疗可可疾病的根本解决方案是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而传统心脏起搏器包括一个起搏发生器和两条导线,需要通过切开皮肤将起搏发生器埋入胸部皮下,两条导线通过血管途径植入心腔,是一种有创的手术方式;同时起搏器平均使用寿命为7到8年,对于儿童患者需要多次更换,且更换时因起搏导线和血管粘连导致拔出困难,传统起搏器植入带来的诸多并发症,给患儿家庭带来困扰。
基于以上情况,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科专家团队经过反复会诊和评估,决定为患儿植入无导线可回收起搏器。
图为无导线可回收心脏起搏器植入后影像图。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供图
据了解,该新型起搏器长度仅3.8厘米,直径6.5mm,重量仅2g,通过头端1.63mm的螺旋电极旋入心肌发挥起搏作用,为儿童患者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治疗带来了更大的益处。与传统起搏器相比,其优点在于仅通过微创方式经股静脉将起搏器植入右心室,无需切开皮肤及导线;此外,该起搏器电池耗尽后亦可通过微创方式回收,使用寿命为17到20年。
今年1月9日,吕铁伟带领心血管科心律失常医护团队,经过一系列精细操作,将起搏器的输送系统置于右心室,然后将起搏器置于右心室间隔靠心尖处心肌内。“经过数次测试,起搏器的各项参数良好,起搏器成功植入患儿体内。术后,患儿的心率迅速恢复正常,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恢复良好。”吕铁伟说。

雷竞技RAYBET新春走基层丨清洁取暖守护鲁中山区民生温度
雷竞技RAYBET 新华社济南1月30日电 题:清洁取暖守护鲁中山区民生温度
新华社记者陈国峰
一场寒潮携着风雪,让鲁中山区气温陡然降到零下12摄氏度。鲁中山区地势起伏大,冬季气温低,数九寒天的日子里,山区百姓特别是农村群众能否温暖过冬?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博山镇被鲁中群山环抱,一个个村庄散落在山坳里,上结村就是其中之一。
春节刚过,这个小山村还氤氲着节日的喜庆。寒风吹不散浓浓年味,上结村村口的一排大红灯笼格外艳丽。
推开村民谢翠珍的家门,暖意扑面而来。86岁的谢翠珍穿着一件薄夹袄,正张罗着包饺子。“又和面又擀皮,忙活了一晌午,都快出汗了。”老人身体硬朗,一刻也闲不住。
谢翠珍家中的墙上,一台热风机正呼呼送着暖风。热风机通过电加热片产生热能,吹出热风,还能通过风机系统吸入室外新鲜空气,保暖又健康。谢翠珍指了指一旁的温度计说:“你瞧,20度呢!”
电力员工在上结村村民谢翠珍家中检查取暖设备。新华社记者陈国峰 摄
“以前过年,家里冷,我和老伴都要赶去北京和孩子一起过。”谢翠珍说,现在年龄大了,不愿出远门折腾了,好在村里给装上了热风机,想啥时候开就啥时候开,想要啥温度就有啥温度。
淄博是北方地区较早推行“煤改电”清洁取暖的城市之一,通过用电能取暖代替燃煤取暖,让不容易实现集中供暖的农村群众可以清洁方便取暖,并且取暖设备和用电价格都有补贴。
“仅博山镇就有9500多户实施了‘煤改电’,占比接近一半。”国网淄博供电公司博山供电中心北博山供电所所长韩涛介绍,上结村291户人家中有161户改用电采暖,供电公司及时为上结村新增1台400千伏安变压器,线路也全部加大了线径,保证村民取暖可靠用电。
山东淄博供电员工巡视农村供电线路,保障冬季取暖电力供应。(受访者供图)
“煤改电”清洁取暖一头连着群众冷暖,一头连着蓝天白云。
距城区约50公里的大山里,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东东峪村的年俗表演正酣,引来游客阵阵喝彩。53岁的村民朱守俊也在表演队伍中。
演出结束,回到家中,朱守俊打开空气热力泵开关,屋里温度很快升了上来。他告诉记者,以往烧煤,温度难以维持恒定,一到夜里炉子压了火,山里的寒气马上就进屋,现在既暖和还环保。
太河镇供电所员工告诉记者,空气热力泵通过压缩机循环工作,可以从空气中提取热量,热效率比暖风机更高。东东峪村353户村民中,已经有200多户使用了空气热力泵取暖。
一向节俭的朱守俊反复算过一笔账:他家房子80平方米,以前每年冬天要花近3000元购置煤炭;现在室温能超过20度,平均一天用27度电,一个冬天下来,1200元电费就够了。
甩脱烟熏火燎,东东峪村处处透着清新纯净。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挖掘山水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东东峪村一跃成为省级景区化村庄,引来八方宾客“带暖”冬日旅游。

雷竞技RAYBET新春走基层丨高铁建设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提质增速
雷竞技RAYBET 1月15日,中铁二十局的工人在西渝高铁康渝段明灯山隧道内施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年来,川渝两地间的铁路交通“大动脉”建设快速推进。眼下,连接川渝两地的成渝中线、成达万和西渝高铁康渝段三条高铁建设正酣,施工单位努力抢工期、抓进度。三条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压缩成渝城市群时空距离,极大便利沿线旅客出行,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提质增速。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pagebreak
1月20日,中铁二十局的工人在西渝高铁康渝段北屏隧道进行钢筋绑扎作业。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年来,川渝两地间的铁路交通“大动脉”建设快速推进。眼下,连接川渝两地的成渝中线、成达万和西渝高铁康渝段三条高铁建设正酣,施工单位努力抢工期、抓进度。三条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压缩成渝城市群时空距离,极大便利沿线旅客出行,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提质增速。
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pagebreak
1月20日,中铁二十局的工人在西渝高铁康渝段北屏隧道掌子面进行施工作业。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年来,川渝两地间的铁路交通“大动脉”建设快速推进。眼下,连接川渝两地的成渝中线、成达万和西渝高铁康渝段三条高铁建设正酣,施工单位努力抢工期、抓进度。三条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压缩成渝城市群时空距离,极大便利沿线旅客出行,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提质增速。
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pagebreak
这是1月15日拍摄的位于四川省达州市的由中铁四局承建的西渝高铁康渝段铜钵河特大桥(左)和由中铁十一局承建的成达万高铁铜钵河特大桥(右)以及连接线(中)(无人机照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年来,川渝两地间的铁路交通“大动脉”建设快速推进。眼下,连接川渝两地的成渝中线、成达万和西渝高铁康渝段三条高铁建设正酣,施工单位努力抢工期、抓进度。三条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压缩成渝城市群时空距离,极大便利沿线旅客出行,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提质增速。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pagebreak
这是1月16日拍摄的位于四川省南充市的成达万高铁嘉陵江特大桥(无人机照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年来,川渝两地间的铁路交通“大动脉”建设快速推进。眼下,连接川渝两地的成渝中线、成达万和西渝高铁康渝段三条高铁建设正酣,施工单位努力抢工期、抓进度。三条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压缩成渝城市群时空距离,极大便利沿线旅客出行,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提质增速。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pagebreak
1月18日,中铁十一局的工人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成渝中线高铁蜀安隧道进行隧道泵浆作业。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年来,川渝两地间的铁路交通“大动脉”建设快速推进。眼下,连接川渝两地的成渝中线、成达万和西渝高铁康渝段三条高铁建设正酣,施工单位努力抢工期、抓进度。三条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压缩成渝城市群时空距离,极大便利沿线旅客出行,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提质增速。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pagebreak
1月18日,中铁十一局的工人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成渝中线高铁蜀安隧道进行盾构机掘进作业。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年来,川渝两地间的铁路交通“大动脉”建设快速推进。眼下,连接川渝两地的成渝中线、成达万和西渝高铁康渝段三条高铁建设正酣,施工单位努力抢工期、抓进度。三条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压缩成渝城市群时空距离,极大便利沿线旅客出行,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提质增速。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pagebreak
1月16日,在中铁五局承建的成渝中线高铁制梁场,施工人员为箱梁浇筑混凝土。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年来,川渝两地间的铁路交通“大动脉”建设快速推进。眼下,连接川渝两地的成渝中线、成达万和西渝高铁康渝段三条高铁建设正酣,施工单位努力抢工期、抓进度。三条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压缩成渝城市群时空距离,极大便利沿线旅客出行,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提质增速。
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pagebreak
1月16日,在成渝中线高铁制梁场,中铁五局工作人员对生产好的箱梁进行巡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年来,川渝两地间的铁路交通“大动脉”建设快速推进。眼下,连接川渝两地的成渝中线、成达万和西渝高铁康渝段三条高铁建设正酣,施工单位努力抢工期、抓进度。三条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压缩成渝城市群时空距离,极大便利沿线旅客出行,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提质增速。
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雷竞技RAYBET既温暖过冬又绿色低碳——山东今冬新能源供暖观察
雷竞技RAYBET 新华社济南1月24日电 题:既温暖过冬又绿色低碳——山东今冬新能源供暖观察
新华社记者萧海川、张武岳
寒冬腊月,在山东德州武城县广运街道,道边沟渠中的水已结上了冰碴。但在广运街道居民宋保华的家里,坐下没几分钟,记者身上的羽绒服就穿不住了,墙上的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为26摄氏度。
“这个冬天,家里的地暖烧得可好嘞,白天只敢把阀门开一半,要不然烘得太热,人受不了。”56岁的宋保华说。
这么热乎的暖气,还是宋保华住进这个家十来年第一次遇到。老宋一家,之前依靠天然气壁挂炉采暖过冬。“一立方米天然气两块多钱,一个冬天要烧掉1000多立方米,室温也就20摄氏度上下。”老宋说。
2024年10月,宋保华所在的小区被纳入老旧小区供暖改造项目,家里用上了集中供暖。
“你知道新上的集中供暖,热源是啥不?”记者问到。
“知道,说是从地下抽水来供暖。”宋保华说。
山东德州武城县地热集中供暖的换热泵房,从地下汲取的地热水正在换热器中进行换热作业。新华社记者萧海川 摄
宋保华口中的抽水,是当地采集地热进行供暖的新方式。在武城县北环路附近,中国石油冀东新能源武城智控中心的大屏幕上,蓝色、红色等不同颜色管道组成一张复杂的管网图,供暖各类数据实时显示。泵房中多台热泵和换热器昼夜不停,烫手的地热水经换热作业后送向千家万户。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武城分公司经理郝文龙说,项目目前供暖面积260万平方米,年可节约标准煤5.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5万吨。
供暖事关民生。既要温暖过冬,又要绿色低碳。为此,山东各地采取的办法,不仅是地热。
与往年相比,泰安市宁阳县华丰镇6000余户居民温暖如故,热源却大有不同——从一块块燃烧的煤块变成了7公里外的工业余热。
“化工企业机器设备需持续降温,以往通过冷却塔直接对大气散热,造成热能和水资源双重浪费。”山东晋煤明升达化工有限公司是工业余热的主要供给单位,谈起此前的浪费,公司党委书记吴海玖遗憾地说。
如今,浪费少一分,效益增一分。高温冷却水的热能被送进了当地热力公司的供暖系统。“供水温度55摄氏度、回水温度40摄氏度,二者温差越大,说明越多热量送到百姓家里。”在宁阳县经开热力有限公司总调室内,总经理孙亚洲说。
记者了解到,山东热源结构持续优化,部分地区甚至将核能也纳入了供暖热源体系。
国家电投“暖核一号”核能供热工程。(采访对象供图)
摸着家中热乎的暖气片,烟台海阳市日升山水苑社区居民付秋凯说,自从用上核能供暖,家中温度在供暖季保持在25摄氏度以上,“之前从没想过,核电站除了发电,还能供暖。每平方米的取暖费降了1元,真是想不到的实惠。”
这里的热源,来自10余公里外海阳核电站国家电投“暖核一号”核能供热工程。工程抽取核电机组发电后的部分蒸汽为热源,在物理隔绝的情况下进行多次热量交换,最终通过市政供热管网将热量送到居民家中。过程中只有热量传递,没有物质交换,确保供暖安全可靠。
“暖核一号”核能供热运维工程师正在现场巡检。(采访对象供图)
从2019年至今,核能供热工程的功率从31.5MW升级至1134MW,供暖面积从70万平方米扩展到近1300万平方米,核能供暖从园区试点走向了跨市供应。“随着后续机组的建成投运,并结合周边地区取暖需求,核电站预计2026年可为青岛地区供暖,远期供热能力将达到2亿平方米,覆盖范围更广。”山东核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非说。